0

孩子难免磕磕碰碰 父母要掌握的急救知识是什么(精彩18篇)

浏览

5583

文章

18

篇1:父母要当心孩子误食异物,学习家庭急救措施六步骤

全文共 770 字

+ 加入清单

看着宝宝一天天的长大,父母的心里越来越开心,然而,危险也慢慢的伴随着宝宝越来越多,因为宝宝对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非常有好奇心的,这就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伤害,比如误吞异物,那么一旦孩子发生误吞异物的情况,父母应该如何紧急急救呢?

父母要当心孩子误食异物,学习家庭急救措施步骤

①父母要采取鼓励宝宝咳嗽的方法,不要试图用手拿出堵塞物,否则可能使食物滑入喉咙更深处完全堵住气管。如果宝宝不能呼吸,脸色变紫,则表明堵塞物堵住了气管,要立即采取措施。

②将宝宝头朝下放在前臂,固定住头和脖子。对于大些的宝宝,可以将宝宝脸朝下放在大腿上,使他的头比身体低,并得到稳定的支持。然后用手腕迅速拍肩胛骨之间的背部四下。

③如果宝宝还不能呼吸,将宝宝翻过来仰卧在坚固的平面上,速用两根手指在胸骨间推四下。

④在经过上面的方法后,如果宝宝还不能呼吸,表明异物较大,可以用手提拉上颚,发现异物后,用手指将其弄出。

⑤如果宝宝不能自主呼吸,试着用嘴对嘴呼吸法或嘴对鼻呼吸法两次,以帮助宝宝恢复呼吸。吹气可能会将食物更加推深,但应先让宝宝呼吸以保全生命,然后再让医生取出留置于体内的异物才有意义。

⑥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要拨打急救电话999、120,争取紧急救助。

生活中预防异物吞食更重要

①给宝宝添加辅食时,要将食物切碎,并注意要其安静进食,勿乱动。

②不要让宝宝食用果冻、花生、瓜子、汤圆、荔枝等不适合孩子吃的食物,有核的水果先去核再喂食。

③在宝宝爬行之前,先检查地面是否有纽扣、大头针、曲别针、纽扣电池、气球、豆粒、糖丸、硬币等小物品,有的话要清理干净。

④宝宝的玩具要定时检查,看看细小的零部件如螺钉、小珠子等有无松动情况。

⑤家中常备药品应放置在小孩无法拿到的地方。瓶装药品要标签鲜明,不要与食物放在一起。

⑥家中不要用空的饮料瓶存放有毒及有强烈腐蚀性的液体,以防儿童误服。

展开阅读全文

篇2:父母必知的小儿急救措施,关键时刻能救孩子的命!

全文共 1118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天性好动,很容易就会受伤,面对不同的伤情,家长要学会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那么,父母必知的小儿急救措施关键时刻能救孩子的命!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被刺扎了

怎么做:俄亥俄州Akron儿童医院的医学博士EllenKempf说:“如果孩子皮肤表面扎了刺,可以用胶带沾住小刺,然后把刺拽出来。”如果刺比较大,或者扎进皮肤较深,最好用镊子把刺拔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刺会沾到胶带上,这样拔刺不但快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简单。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出现下面的几种情况,最好联系医生:你没办法把刺取出来,扎刺的地方发红、有感染的倾向,或者孩子感到非常痛等。

蛰伤

怎么做:马上用信用卡边或比较钝的刀刮去动物的蛰刺,然后用肥皂水仔细清洗,最后拿一块冰敷在伤口上。

为什么要这么做:用刮的办法而不是用手指拔去动物的蛰刺可以避免动物毒液进入孩子的皮肤,敷冰可以防止浮肿及疼痛。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孩子出现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嘴和脖子周围开始肿胀,或者在伤口周围出现皮疹时应该马上去医院。

堵塞的鼻孔

怎么做:在温水中溶解小半勺食盐,然后将溶解后的液体装在小的喷雾器内,在每个鼻孔喷两下,然后让孩子用纸巾擤鼻涕。(假如孩子太小,还不懂得怎样擤鼻涕,可以用吸鼻器替孩子吸出鼻子内的脏物。)

为什么要这么做:盐水可以软化浓稠的鼻涕,使之容易被擤出或吸出,同时有助于补充鼻粘膜的水分。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怀疑孩子的症状为耳朵或鼻窦感染就需要去医院了,其症状为发烧、持续不断的咳嗽、耳朵疼、或者鼻孔出现黄色或绿色的分泌物。

吃药

怎么做:让孩子坐在婴儿椅上,或让孩子坐在另一个大人的腿上,然后给孩子喝点冰水或含点冰块,之后马上将药水喷在孩子的嘴内侧,也就是脸颊和齿龈之间。

为什么要这么做:冰水会暂时麻痹孩子的舌头和脸颊,从而减少对味觉的敏感度,也就不会把药水往外吐了。(假如医生允许给孩子吃冰一点的药,那么药的苦涩味道也会有所减弱。)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如果孩子对药物非常抵抗,无法咽下药,或者几次都把药吐出来了,这时就需要去医院了。

牙痛

怎么做:把毛巾折叠成一个小三角形,其中一角浸入水中,然后放到冰箱里,在冷冻后,让孩子抓着毛巾干燥的一边,咬住冷冻好的另一边。

为什么要这么做:毛巾的纤维质地可以让孩子疼痛的牙龈感觉舒服一些,同时冰冷的感觉也可以舒缓疼痛,并有助于缓解肿胀及发炎的症状。

什么情况下需要医生:孩子看上去疼得非常厉害,或者有发炎。

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很多家长时刻都在关注这孩子的安全问题,但万密必有一失,因此学会各种急救措施是极为重要的。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3:孩子难免磕磕碰碰 父母要掌握的急救知识

全文共 1705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的成长中,难免会有遇到受伤的时候,特别是当宝宝学会爬,学会走,学会跑以后,大人没有办法时刻在身旁陪伴,宝宝天性好动,在家或外面玩耍时难免会意外受伤,蹭破皮、扭到手、被开水烫了…之类的都有可能,父母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这样才能在宝宝受伤时及时处理,不耽误后期治疗。下面跟随本网了解一下吧!

孩子清洁伤口能用酒精、双氧水吗?

酒精和双氧水刺激性太强,最好不要给孩子消毒使用。而且,有时孩子的伤口靠近眼睛、鼻孔、口腔,如果用刺激性强的消毒水,可能误入眼睛、口腔,引起不适。建议选用无刺激性、没有颜色覆盖的消毒水,比如银离子敷料、银离子喷雾。

所有类型的伤口都可以用创可贴吗?

创可贴可以用于小的割伤,起到短暂覆盖作用,防止细菌感染。若伤口渗血较多,一直用创可贴覆盖,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反而影响伤口愈合。另外,不建议长时间使用创可贴,临床上一般用纱布。

小孩缝针会不会留疤?

这取决于伤口大小、感染程度及医生技术等。对于一般伤口,清创缝合后会成为一条线,3个月后伤口就会淡化。如果损伤严重,或出现软组织损伤,可能出现疤痕,一般建议使用抗疤痕软膏。有些孩子伤口缝合后出现感染,需要二次清创缝合,可能也会出现疤痕。如果是清创缝合的伤口,越早缝合,功能恢复越好,疤痕也越小。

经常换药能防止感染吗?

不同伤口要选择不同换药方式,有些伤口只需覆盖或限制运动即可,无需特别清洁。有些伤口渗出感染较多,应一天换药两三次。若伤口红肿,要局部保护,最好不要碰水。

唾液可以消毒吗?

唾液在古代称为“金津玉液”,其主要成分是水和少量溶菌酶。口腔里有不同的细菌,它们在口腔里是有益的,不过出了口腔到皮肤表面就无法保证了,也许会变成有害菌或致病菌,容易造成伤口感染。

能用红药水消毒吗?

红药水杀菌作用很弱,主要用于表浅的皮肤黏膜消毒。涂抹红药水,会掩盖伤口的本来面目,使得医生无法看清患处的真实情况,影响清创。紫药水也有同样的问题,目前这两种药水已不作为消毒用药。

意外跌伤擦破皮

常见错误做法:不少家长选择用纸巾擦拭,不包扎伤口,等伤口自然痊愈。

正确做法:首先可以选择用清水或者干净湿纸巾擦洗伤口,用碘酒或酒精清理消毒,擦上消炎药再包扎。如果是擦伤面积过大,无法正常清洗,或者出现受伤部位肿胀疼痛,或者伤至关节,出现过大伤口,应立即就医进行清创处理和包扎。

气管异物

婴幼儿咀嚼能力差,进食时易受干扰而剧烈笑闹甚至跑跳,很容易发生气管异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非常重要。

宝宝进食中突然出现剧烈咳嗽伴有脸色发红甚至发青,应即怀疑气管异物,可让孩子面朝前坐在大人腿上,用中指和食指向后上方挤压其上腹部,压后随即放松,反复进行;较大幼儿可以趴在大人膝盖上,头朝下,捶其背部;两个大人在场时可一人将将孩子倒提离地,另一人拍背、掏咽部,使异物迅速排出。

意外烧伤/烫伤

宝宝偷偷玩火或调皮碰倒暖水瓶,都有可能造成烧伤或烫伤,甚至有致命危险。遇到这种情况妈妈们注意绝对不能慌,要迅速按以下步骤处理:

直接到手龙头旁用大量冷水冲洗30分钟左右,直至疼痛感明显缓解。这时候千万别直接脱掉被热水沾染的衣服,否则很容易粘掉一层皮!快速脱掉被热水沾染的衣物,注意一定是确保没有衣物粘连,不行的话就直接剪刀剪开衣服。使用大量冷水浸泡伤处,以起到快速降温的作用。用干净的纱布盖住创面,防止灰尘等异物沾染伤口。前期步骤处理完毕后,立即送往医院诊治。需要注意的是,处理烧伤或烫伤创口时,切记不要随意抹任何东西,尤其带颜色的牙膏、醋之类的东东,这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若受伤较轻,涂点红花油或湿润烧伤膏是可以的。

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已日益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家长良好的交通意识是孩子安全的保证。私家车应安装儿童安全座椅,最好配置安全帽。3岁以下的孩子乘坐后向式安全座椅,受伤害的几率可减少80%。家长行路、行车都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从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交通意外往往造成儿童严重的脏器损伤,必须马上送医院救治

需要提醒,孩子受伤后,要用清洁的纱布覆盖,及时就医处理,避免使用纸巾、棉布沾染压迫创口。如果被锐器损伤,建议到医院打破伤风疫苗,接种最佳时间是受伤后24小时内。

展开阅读全文

篇4:暑期为了孩子学点急救术,父母必知常见急救法

全文共 850 字

+ 加入清单

暑期来临,孩子们又到了放飞自我的时候,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安全快乐的暑假,那么,暑期为了孩子学点急救术,父母必知常见急救法。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当意外骨折发生时,家长一定要保持镇静,因为正确的现场急救能为下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不要随意搬动孩子,除非是室内失火等特殊情况,否则应让伤者留在原地,等待携带有医疗器材的医护人员来搬动。

从地上抬起伤者时,要采取“三人搬运法”,即:一人在前面托患者的肩背部,一人将手插到患者的腰骶部,第三个人则托患者的下肢和臀部,目的是保持患者的脊柱平直。然后将患者放至木板或比较平坦的硬物上,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切忌扭转患者,或出现使患者脊柱过伸或过屈的搬运动作,以免造成二次损伤。

不要冲洗患者口中的脏东西,不要使用药物,也不要把裸露在伤口外的断骨复位。如果伤口中嵌入了异物,不要拔除,也不要将异物压入伤口,应该压迫止血、包扎固定。

烫伤后,慌忙赶往医院是误区

“我们之前接诊过一个3岁的小女孩,父母工作忙,没时间照顾她,她在家玩耍时,一不小心坐到刚做好的热汤锅里,结果四肢、躯干、臀部、会阴部都被烫伤了,面积达30%,惨不忍睹。”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牛希华告诉记者,孩子大多数是被沸水、热稀饭烫伤,最常见的就是孩子跌到热稀饭、热汤里,而比较大的孩子,则可能是拉倒热水瓶等而烫伤。

儿童皮肤薄嫩,加上夏天穿衣服少,70℃的热水对成人不一定造成损伤,但对孩子可造成深度烫伤。同时,遇到孩子烫伤的情况,千万不要慌着赶去医院,要在家先自行施救。

正确的做法是:立即用冷水冲一会儿创面,减少热量对皮肤的刺激,而不要用牙膏、碱面、酱油、煤灰等涂在创面上。冷水冲洗最好持续半个小时左右,直到120救援赶来。也可在冷水冲洗后,剪开孩子烫伤部位的衣服,然后立即带孩子到正规的专科医院请医生诊疗。

在悠长的暑假中,孩子会参加一些运动。家长们应注意提醒他们防御可见的意外伤害。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5:为孩子挑选游泳中心考虑哪些?急救知识要掌握

全文共 1172 字

+ 加入清单

一到暑期就冒出好多五花八门的游泳培训班。如何给孩子选择一个“教学质量高、泳池环境好、有安全保障”的培训班呢?为孩子挑选游泳中心考虑哪些?急救知识要掌握哪些呢?

为孩子选择游泳班注意

要为宝贝选择正规的游泳场馆内的正规游泳教练。最好不要将宝贝送去参加通过反复把儿童沉入水中等方式来锻炼游泳技能的培训班,这种方式只会增加宝贝对水的惧怕心理,而导致宝贝成人后对水的心理障碍。

选择的游泳班人数不要超过20人,最好是专门的儿童班,宝贝与同龄的伙伴一同学习比独自面对教练的一对一的学习更有乐趣。

为宝贝准备好泳衣、泳帽、泳镜、耳塞等用品。泳帽最好选择黄色的,在水中更为突出,便于教练发现宝贝的意外情况。泳镜最好选择防雾的泳镜。

让宝贝养成游泳后刷牙、漱口、用沐浴乳洗澡的好习惯。因为泳池中的水会对宝贝的牙齿和皮肤造成伤害。

Tips

游泳急救小常识

●抽筋

宝贝由于初学游泳的紧张或水温较低、疲劳都会造成肌肉痉挛。游泳前,成人可以由宝贝的四肢逐渐到全身浇些水,让宝贝逐步适应水温。

急救措施

脚趾抽筋,那就马上将腿屈起,用力将足趾拉开、扳直。

小腿抽筋,先让孩子吸足一口气,仰卧在水面,用手扳住足指,并使小腿用力向前伸蹬,让收缩的肌肉伸展和松弛。

手指抽筋时,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如此反复,即可解脱。

脚背、腿的正面抽筋,把腿、踝、指伸成直线,小腿、大腿背面抽筋,伸直脚,跷起脚趾,必要时将脚掌扳近身体。

遇到宝贝下肢抽筋时,最好立即让宝贝上岸,热敷抽筋的部位,并轻轻地加以按摩。

●耳鼻进水

宝贝游泳时经常会耳鼻进水,所以最好能让宝贝用耳塞和鼻夹。

急救措施

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力拉住耳垂,用同侧腿进行单足跳;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左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左边,然后迅速将手挪开,水即会被吸出;用消毒棉签送入耳道内将水吸出。

●恶心呕吐

宝贝鼻子呛进脏水就会恶心呕吐,所以让宝贝使用鼻夹是个不错的选择。

急救措施

如出现这种情况,应让宝贝赶快上岸,然后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如果有仁丹,也可以含上一粒。

●身体疼痛

出现胸痛可能是由于宝贝不适应水中的压力,腹部疼痛可能是抵受不了水中的低温,宝贝头痛是因呛水或身体寒冷、暂时性脑血管痉挛而引起供血不足所致。

急救措施

当宝贝胸痛时可用力压胸口,等到稍好时再上岸。腹痛时应让宝贝立即上岸,最好让其喝一些热的饮料或热汤,以保持身体温暖。宝贝头痛时应迅速让宝贝上岸,用大拇指在头顶百会、太阳及列缺穴按揉,然后用热毛巾敷头,再喝一杯热开水,即可好转。

●头晕脑胀

宝贝游泳时间过长,血液聚集于下肢,脑缺血,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急救措施

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让宝贝上岸休息,全身保温,并适当喝些淡糖盐水。

●眼睛痒痛

水不洁净会引起宝贝眼睛痒痛。

急救措施

上岸后应马上用清洁的淡盐水冲洗眼睛,然后用氯霉素或红霉素眼药水,临睡前最好再做一下热敷。

展开阅读全文

篇6:注意!为了孩子爸妈需掌握急救常识。

全文共 1096 字

+ 加入清单

春节时我们中国人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家人团聚,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玩耍,但是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每年都会发生烫伤,骨折等意外情况。所以,注意!为了孩子爸妈需掌握急救常识,以应付孩子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为了孩子爸妈需掌握急救常识

案例

小顽童比武意外挂彩

过年了,9岁的小翰(化名)跟大半年未见面的表弟表妹们又团聚了,加上邻居家的小伙伴,这年过得真是热闹、开心。一帮好奇又好动的小顽童每天结伴都能玩出很多花样来,前天下午,几个小男孩决定玩擂台比武的游戏,让女孩子们充当观众兼裁判。

小顽童们用家里高高低低的凳子拼成了擂台,才摆起来没多久,小翰在上面与对手过招时凳子突然移位打滑,他一不小心摔了下来,痛得惨叫一声,大人闻声赶到时,发现他不但磕破了嘴唇,还开始流鼻血。

见到小翰突然挂彩,爸爸认为孩子磕磕碰碰很正常,擦干血,让他躺一躺就没事了。可过了一阵子,小翰的鼻血还是止不住,妈妈心里很紧张,爷爷奶奶坚持要马上送孩子上医院,吓得本来一直强撑着装镇静的小翰大哭起来,一家人慌得没了主张。

专家支招:学点急救常识,遇意外莫慌乱

专家认为,好奇好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生性好动、喜欢打打闹闹的男孩子,磕磕碰碰更是常有的事。现在正值寒假,时间充裕,玩伴也多,更容易出现意外。家长除了提高防范意识外,最好学会一些急救常识,遇到小顽童磕磕碰碰挂彩时,一定要保持镇定,不要紧张或哭泣,冷静处理才能安抚已经受伤的孩子。

在上医院之前,如何及时处理孩子们容易出现的常见创伤,专家支招如下

小割伤和擦伤可以用肥皂及冷水洗净伤口,检查是否有残留物留在伤口中,祛除残留物确保伤口干净。

如果孩子摔在路面上,路面的灰尘会嵌到创伤处,这不仅容易造成伤口感染,而且会在伤口处留下永久的疤痕。这时,应用干净的毛巾或消毒纸巾将伤口处的脏东西擦拭掉,即使宝宝哭着叫疼,也不能忽略这个步骤。

有时家长喜欢马上用双氧水给孩子洗伤口,这样做虽可以杀死细菌,但同时也破坏了帮助修复伤口的白细胞,会减缓伤口的愈合速度。任何皮肤创伤,即使仅仅是轻微的擦伤,也可能成为细菌和病毒侵入的窗口,因此建议使用医院和药店出售的抗菌药膏。一旦涂抹了抗菌药膏,伤口被密封好,大多数情况下会在八小时内就开始愈合。如果伤口所在处经常和衣服摩擦,使用纱布或绷带便很有必要。是否使用创可贴可根据伤口的形状和大小来决定,并需每日更换。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宝宝安全意识浅薄,所以,父母们一定要做好孩子的安全教育哦。同时,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掌握必要的知识以应付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7:孩子被毒蛇咬伤急救常识,父母应果断收藏

全文共 730 字

+ 加入清单

眼下正值各类水果成熟的季节,周末假期去山里采水果已成为很多市民的休闲之选。而很多孩子就是这样容易造成被毒蛇咬伤,本文我们来学习孩子被毒蛇咬伤急救常识,父母果断收藏

儿童被毒蛇咬伤怎样急救?

被毒蛇咬伤后,应立即在咬伤处上方(近心端)距伤口5厘米处勒住(可用柔软的绳子、带子、布条等)以阻断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防止毒素扩散。但须每隔15~30分钟放松1分钟,以免肢体坏死。伤肢限制活动,以减少毒素吸收。伤口周围皮肤用肥皂水、清水、盐水等冲洗,用吸乳器或拔火罐吸出。在紧急情况时,可用口吸吮(口腔应无粘膜破损,并口含烧酒),边吸边吐,再以清水漱口,尽可能吸出毒液。初步处理后,要迅速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儿童被毒蛇咬伤后会出现什么表现?

毒蛇具有毒腺,位于头侧眼后下方皮肤下面,经由导管与毒牙相边,毒蛇咬后则将毒液注入,然后毒液随血液或淋巴循环进入身体其他部位。蛇毒有血液毒及神经毒两大类,前者可引起出血,溶血,并能引起心肌损害。后者引起神经麻痹,肌肉松弛及呼吸麻痹。

如是具有血液毒蛇咬伤(如蝰蛇),则表现为咬伤局部肿胀剧痛,可发生水疱、血疱,伤口流血不止,全身出血、贫血、黄疸,尿呈红色,以后少尿、无尿、血压下降、休克以致死亡。如果是具有神经毒的毒蛇咬伤(如银环蛇、海蛇),开始为局部麻木感,不引起注意,以后发生头晕、嗜睡、无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语言不清,肌肉麻痹,四肢瘫痪,呼吸困难,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发热,抽搐,昏厥,以致呼吸麻痹死亡。但是大多数毒蛇都具有这两种毒素,所以症状更重。

请记住被蛇咬伤现场急救要点:冷静、拔毒牙、火烧、结扎、切开、水洗、送医院。如果你对儿童被动物咬伤后怎么办等有关儿童意外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其他动物咬伤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8:孩子脱臼及头部撞伤的急救措施,父母不可不知

全文共 1078 字

+ 加入清单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脱臼的现象,但很多人面对关节脱臼根本不知道怎么处理,那么,孩子脱臼及头部撞伤的急救措施父母不可不知。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头部遭到撞击

发生原因

有些妈妈会跟宝宝一起睡在大人的床上,一觉睡醒却发现身旁宝宝不见踪影,找来找去赫然发现宝宝竟然头朝下的撞到地板,即使宝宝当下没有哭闹,也不代表宝宝安然无恙。而且宝宝在玩耍的时候也有可能因为摔倒或者碰到家具,而导致头部受到撞击。

可能出现的症状

如果宝宝在撞到头之后立刻大哭,并且心情也在不久后恢复正常,通常可以不必太担心,但事后至少观察宝宝3天,看看宝宝是否有痉挛、半边手脚无力、歪斜或是两边瞳孔不一样大的情形,如果有,表示宝宝的颅内出了问题,必须马上送医诊治;如果宝宝撞到头之后不哭不闹、脸色发青、头痛得厉害还有呕吐、痉挛现象,必须立刻叫送医急救。

如何处理

1在情急之下不要摇晃宝宝的身体。

2撞伤、碰伤、夹伤时,可在伤处采取冰敷,一次10分钟左右,24小时后改为热敷,一天3次,一次10~15分钟。

3尽量不要在瘀青处搓揉,这样反而会使皮下出血。

4若要使用药物止痛,建议尽量以外用药膏为主。

5意外发生时要特别观察是否有骨折,若有要立即就医。

6当肿、痛范围持续扩大时,表示情况严重,必须由医生处理。

预防方法

1家中的阳台、窗台应加装栏杆,避免让宝宝接近。

2家中摆设尽量简单,以免东西太多增加宝宝碰撞到的几率。

3家具当中有尖角的地方建议加上安全防护胶套,包括桌角、椅角等都可以做一些处理,以降低危险发生。

脱臼

发生原因

大人们单手牵起宝宝或是抱起宝宝时,这个常见的动作会因为单边施力的缘故,容易造成宝宝的手脱臼、扭伤或骨折。

可能出现的症状

当发现宝宝两边的手臂不对等、宝宝单边的手臂不动、活动手臂却有疼痛感,或是宝宝自己会避免某部位的肢体动作时,就要怀疑宝宝是否已经脱臼了。

如何处理

若宝宝的手臂单边不动但没有疼痛感,则可用三角巾或布,将脱臼部位稍做固定,然后立刻送医;但若宝宝活动手臂时会有疼痛感,或手臂无力垂下,则需立即送医急救。当宝宝脱臼时,别随意移动宝宝患肢,避免移动的过程中造成宝宝患部的二度伤害,先固定患部后施以冰敷,尽速到医院治疗即可。

预防方法

大人们在跟宝宝互动时,避免做单边的拉提动作。要特别留意的是,若宝宝一旦发生过脱臼,就会多次反复地发生,所以宝宝有脱臼的病史的话,家长跟宝宝玩耍或是进行身体接触时,都要避免在相同部位用力过大

发生以上情况时,如果不会救急方法,就要到医院就诊。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9:孩子玩耍难免磕磕碰碰,受伤时家长要怎么快速止血呢?

全文共 627 字

+ 加入清单

人体的血液量约相当於体重的1/13。若血液一次失去超过15%就可能会有休克现象,超过30%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如有大量出血的现象,绝不可掉以轻心。那么,孩子玩耍难免磕磕碰碰受伤家长要怎么快速止血呢?就让和您一起来看看吧!

创伤出血的急救原则:

1.在受伤部位直接加压止血。

2.抬高受伤部位。

3.检查伤势,密切注意生命迹象。

4.注意有无其他内出血可能。

5.尽快就医,并给予氧气,维持呼吸道畅通。

止血方法

直接加压止血法:

以消毒纱布或清洁的布置于伤口上,然后用手掌或手指施压,压5-10分钟,等出血停止后,再用绷带或胶布包扎固定。

止血点止血法:

将流经伤口处的主要动脉暂时压住(向骨头方向压),以减少伤口的流血量;同时,在伤口处,仍以直接加压法并用来止血。

各部位之止血点止血法:

头及颈:按颈动脉,在喉头旁边用第2、3、4指向颈椎方向压。

颜面:按颜面动脉,在下颌骨转弯凹入处,用2、3指向下颌骨方向压。

肩及背部上肢:按锁骨下动脉,在锁骨内端后头用拇指向下压第一根肋骨。

背及手部:按肱动脉,在上部内侧中央用第2、3、4、5指向外侧压在肱骨干上。

下肢:按股动脉,在腹股沟中央,用手掌向后髋股压之。

好奇、活动量大、喜欢蹦蹦跳跳的孩子,最容易在活动中受伤了。通常都是因摔交、尖锐物刺伤等引起,而且几乎都会引起出血。因此,爸爸妈妈要学会孩子创伤时快速止血的方法十分必要。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0:孩子发生药物中毒,家长需要掌握这些急救知识

全文共 704 字

+ 加入清单

由于孩子年龄小,不懂得什么是危险行为,若家长疏于管理药品,孩子很有可能因为误食某种药物而引发药物中毒。根据相关调查资料可知,2/3左右的小儿急性中毒都是由药物中毒导致的。孩子发生药物中毒,家长需要掌握这些急救知识。

中毒后处理的方法

1.首先是按急性中毒急救原则处理,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将头转向一侧,及时清除呕吐物。对无呼吸心跳者,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2.发现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并立即拨打120急救中心救治。

3.立即应用解毒剂,按症状和体征分别注射阿托品。

4.根据病人中毒症状,结合其身边存留的药瓶(袋)剩余药物,尽可能迅速弄清病人吃的什么药物引起的中毒。疑自杀者应找遗言等。对小孩错服误服药时,要耐心细致询问,弄清药物的名称和量,进行抢救治疗。确在当时难以弄清引起中毒的药物时,仍按急性中毒急救原则,用催吐、洗胃、导泻、解毒等措施尽快除去毒物和阻止吸收。

5.对吸入中毒者,应速离开中毒环境,脱去污染衣物;皮肤黏膜污染者,即用清水或肥皂水、碱水液彻底冲洗,效果更好;口服中毒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液或小苏打等碱性液洗胃,反复洗。要特别注意,敌百虫中毒时禁用碱性液洗胃,否则会加重中毒。

以上指导适用于各种中毒,具体根据中毒轻重来区分解毒方法。轻重的情况主要根据外在症状和意识的情形成都来判定。解毒的话也要注意不要因为吃多药或者服药过量等不合理引起二次中毒,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这些就是药物中毒处理方法,掌握这些基本急救常识关键时候能救宝宝一命。关于儿童误服药物后怎么办的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

展开阅读全文

篇11:冬季父母带孩子滑雪易冻伤,摔伤,如何急救

全文共 851 字

+ 加入清单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冻伤这种事已经彻底的留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从来没想过会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然而冬季父母带孩子滑雪易冻伤,摔伤,如何急救呢?

孩子冻伤如何处理

孩子在雪地上玩儿,很容易造成冻伤,家长要了解以下处理办法。

1.轻度冻伤部位:耳朵、鼻子、脸颊、手指和脚趾。

症状表现:皮肤呈白色,有麻木感。

处理方法:把孩子带到一个相对温暖的房间,将袜子脱掉,用毯子裹住他的身体。给他喝一杯热水或是热的饮料,让他从内而外地暖和起来,不要让孩子再到室外去,给他换上舒服、干爽的衣服,并用温水浸泡冻伤的部位,直到肌肤恢复粉红色,然后用柔软的毛巾将皮肤上的水吸干,如果皮肤的颜色在一天之内没有恢复正常,一定要带他去看医生。

2.重度冻伤部位:手指和脚趾。

症状:皮肤如蜡状、坚硬,呈灰白色或蜡黄色,感觉麻木或有灼烧感。更严重者,皮肤会变成蓝色或紫色,甚至起水疱,如果出现这种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处理方法:与轻度冻伤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但是不要用温水缓解冻伤部位,最好使用毯子,或是把孩子冻伤的手和脚放在大人的腋窝下,或放在大人的手里用体温帮助冻伤的部位恢复正常的温度。如果冻伤的是手指和脚趾,用棉花或其他柔软的填充物将手指或脚趾分开,冻伤的部位解冻后,用柔软的毛巾、棉花或是纱布将水吸干,然后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特别提醒:千万不要将冻伤的部位直接用热水浸泡,也不要用热毛巾或是手掌摩擦受伤部位,更不要把水疱挑破,这样会引起皮肤组织的损坏。同时.不要使用电热毯、电热煲直接给孩子冻伤的部位加热。

滑雪摔伤应急处理

1.在人多的地方滑雪摔伤。滑雪场通常都设有救护站,救护人员会及时赶到。

2.在偏僻的地方滑雪摔伤。心情要放轻松,及时打电话请求救援,如果腿部发生骨折,可以用随身携带的雪仗代替夹板,固定在骨折腿部的两侧。

滑雪可不仅仅是大人的运动,与其为安置孩子而操心,不如带着他们一起去滑雪,让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尽情地“撒野”。如果你对儿童特殊天气出行该注意什么等有关儿童出行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特殊天气出行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2:小孩磕磕碰碰是难免的,当宝宝摔倒时父母应该有什么反应才好

全文共 332 字

+ 加入清单

孩子磕碰摔倒父母应该怎么做

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磕磕绊绊真的难免,当父母遇到孩子摔倒的时候,不要过度的紧张或者是大喊大叫,否则会吓住孩子。孩子偶尔摔倒一下,不要马上去把孩子抱起来,否则孩子以后基本上每次摔倒都会等待大人抱自主能力变得特别的差。

孩子在摔倒之后不要总是埋怨地面或者是被绊倒的物体,因为要从孩子的本身找到真正的原因告诉孩子,走路一定要稳,给孩子讲一些道理,不要总是说是不是这个物体把你绊倒了,总是养成孩子一种推卸责任的情况,这样对于孩子成长并没有特别大的好处。

在孩子摔倒之后可以鼓励孩子自己站起来,其实这样是非常不错的一种正确的方式,适当的鼓励孩子,对于孩子以后身心健康也能够有着不错的帮助,同时孩子的独立性以及对待事情的应变性,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篇13:父母一定要掌握好如何教育孩子防火

全文共 766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一定要掌握好如何教育孩子防火?教育孩子的问题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父母教育的孩子人人夸,学习上进又懂礼貌,有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则正好相反,厌学又不肯听父母的管教,自私以自己为中心,不知道尊敬父母。为什么同样都是孩子教育的区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要知道,教育孩子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时甚至还会事与愿违。这里除了方法以外,还有一个时机问题。我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著《学记》首先提出“学其可之谓时”,强调了教育要抓住时机。确实,教育孩子的时机就同炒菜时的火候一样,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却直接影响菜的色、香、味。因此,父母教育孩子不一定非得抽出固定的时间进行,只要善于捕捉教育孩子的时机,就能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其实,所谓的“火候”就是孩子对这个问题最感兴趣的时候,而最佳的“炒菜”时间就是回答孩子问题的时间。俗话说“热炒热吃好消化”,当孩子对难题最有兴趣,最想知道答案的时候,父母只需利用很短的时间,耐心地为孩子讲解,就肯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当孩子发问时父母一定要抓住这个火候,即使答不上来,也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你可以自己查资料,找答案,也可以全家人一起讨论。孩子提问题,说明他在思考,这个时候家长决不能泼冷水,否则会伤害了积极性,久而久之孩子就丧失了思考、探索的勇气。

此外,教育孩子还应贯穿在日常生活之中,抓住各种有效时机,随时随地、见缝插针地去进行,例如孩子在遇到问题时,大都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父母如果是有心人就会发现在孩子的评论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此时用浅显易懂的言语及时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问题,效果也会很好。

当然,光能抓住火候也是不够的,家长也要切实做好“炒菜”前大量的准备工作,也就是说,要先孩子一步进行大量的知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更从容地为孩子“烹”出佳肴。

展开阅读全文

篇14:父母没有知识不能教育好孩子 没有文化的父母如何做到的

全文共 812 字

+ 加入清单

父母知识文化水平可以为孩子提供有益的教育资源,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成功路径。提供了一些成功案例,强调了父母的信任、耐心、陪伴和情感联结同样是培养出优秀子女的重要因素。在亲子关系中,父母的支持和理解远比知识水平更重要。无论文化水平如何,每个父母都有机会成功地教育好他们的孩子。

父母是否需要拥有高度的知识和文化水平才能教育好孩子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有许多案例证明,即使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他们仍然能够成功地教育出杰出的子女。将探讨一些成功故事,以解释为什么父母的知识水平不是唯一的成功路径,而父母的信任、爱和耐心同样至关重要。

一、父母的信任与耐心

1.莫言的故事:莫言是一位著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他的母亲却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信任和耐心对他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次,莫言不慎打碎了家里唯一的热水瓶,吓得躲在草垛里一整天。然而,母亲并没有责骂他,而是用一声惋惜来表达她的情感。这种理解和支持让莫言铭记终身,证明父母的信任和宽容胜过知识水平。

2.脑瘫儿子的母亲: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单亲母亲生下了一个脑瘫儿子,医生断言孩子要么聪明要么瘫痪。尽管母亲没有高学历,但她没有放弃孩子。她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压力,最终将孩子培养成一名北大学生。母亲的坚韧和母子之间的信任是成功的关键。

二、父母陪伴与沟通

文化水平有限的单亲妈妈:有报道讲述了一位文化水平有限的单亲母亲,她的女儿成为中考状元。母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相互沟通起到了重要作用。母亲虽然没有高文化水平,但她每天陪在女儿身边,成为她的朋友,分享彼此的困难和快乐。这种亲子关系的建立为女儿的学习提供了动力,创造了良性循环。

三、父母的情感联结

在很多高学历家庭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却变得疏远。父母抱怨孩子叛逆,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这可能是因为父母没有建立情感联结,缺乏亲子互信。在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父母能够与孩子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结,实现有效的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篇15:父母和孩子必知的8大急救措施,你一定要会哦!

全文共 2920 字

+ 加入清单

暑假到了,孩子们独处的时间多了,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很多,孩子的安全问题就成为最操心的事儿。那么,父母和孩子必知的8大急救措施,你一定要会哦!就让的小编和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溺水:家长应教育孩子远离野外水塘、水库等,更不要单独下水。去正规场所游泳,最好有成人陪同。

2、交通安全:站在黄线后等车,教孩子认识轨道交通上用的警示信号和警示标志。在等车时不要让孩子玩会滚动的玩具。

3、动物咬伤:每年的5-10月是狂犬病高发期。一旦发生意外,及时就医打疫苗。

4、滞留车内:不要将孩子单独留在车内,车内密闭狭小的空间容易造成儿童缺氧、窒息。

5、拐卖诱骗:目前拐骗儿童犯罪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且趋于城市化、社区化。有孩子的家庭,应多关注此类新闻和公安部门总结的预防帖子。

6、触电:在插座上安装防电盖,一旦触电,立即关闭电开关;如离开关较远,先用干木棍把孩子与电源分开,再将孩子移到通风处,解开衣服,进行人工呼吸。

7、坠楼:别让孩子单独在阳台玩耍,不要在阳台放置垫脚的东西,以防万一。

8、烫伤:家长要注意将热水、热汤等放置在安全位置。一旦发生烫伤要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及时送往医院做专业处理。

9、误食:将药品存放在孩子取不到的地方,如果孩子误服了药品,应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抢救。

10、浴缸:约2.5厘米深的水就足以淹死孩子,孩子在浴缸洗澡时,父母必须始终在孩子身边。

8个意外伤害急救措施,家长要学会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发生意外伤害的可能性。当看到孩子意外受伤,家长和老师往往会手足失措,不知道如何去应对,有时候往往是几分钟的耽搁就会酿成悲剧。著名儿童医学专家沈晓明教授以及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王莹[微博]教授给了我们专业的指点。

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7%的父母接受过有关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基础培训或教育。如何对儿童意外伤害采取急救措施,这在当前仍是个非常新的话题。其实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可以帮助将伤害降低到最低,并且为专业医生的进一步急救打下很好的基础,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对孩子来说是生与死的差别。

1、烫伤急救

首先要第一时间让孩子脱离热源,把烫伤部位放在洁净的凉水中冲淋,时间是15-20分钟。如果烫伤的部位没有办法放在凉水中冲淋(如面部烧伤),可用冷湿的毛巾覆盖在局部,然后每隔1到2分钟更换一次毛巾,有条件的话最好在毛巾上面放置一块冰块以保证毛巾冷湿而持续降温。这样有助于及时散热,减轻孩子的疼痛感及烫伤程度。在冷却烧伤局部后,可用宽松而合身的衣物覆盖在烫伤局部,以防止创面感染。

当然,烫伤严重的孩子还是应该尽快送去医院,以得到专业的处理。

2、意外窒息急救

若有超过1岁的幼儿发生窒息,首先要柔声询问孩子是否还能说话。假如他可以说话、咳嗽或呼吸,就要引导他自己设法把梗塞物咳出来;反之,就必须马上用腹部推压法进行急救,具体做法是站在孩子后面,一手握拳头,放在孩子肚脐上方、胸骨下方,使孩子紧紧贴近救助者,用握紧的拳头快速向上、向内推压孩子的腹部,连续地推压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或见到异物排出、或孩子出现意识不清了才停止推压。

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万一发生窒息以外,应使用背部拍击、胸部按压法进行急救,具体是先5次背部拍击,然后5次胸部按压,反复交替进行急救。

而当孩子意识不清、没有呼吸或有那样的趋势时,则马上要给予呼吸急救。具体是先开放孩子的气道,观察孩子是否有呼吸的起伏。如果孩子口腔里有容易取出的异物,则小心的将异物取出来,但切不可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里乱抠,这样有时反而会把异物推入气道内。倘若急救者没有看到孩子口内有异物,在开放气道后也未见孩子有呼吸,马上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气的时间是1秒钟),并且按照胸部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的比例交替进行,直到孩子能够进行自主呼吸或者急救中心专业人员赶到为止。

3、动物咬伤急救

首先,千万不要恐慌,要安慰受伤的孩子,使他尽可能的安静、放松。随后应立即使用肥皂彻底清洗被咬伤的伤口,以减少感染风险。然后隔着纱布冷敷以保护皮肤,并快速就医。

孩子的抵抗力相对较差,所以在被动物咬伤后,无论那些小伤口看上去多么的轻微,都要去就医。医生会检查孩子是否接受了合适的破伤风免疫,或者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狂犬疫苗。

4、中毒急救

如果孩子是误食毒物中毒,应立即用软布、一次性毛巾或面巾纸包住手指,取出剩在孩子口中的毒物。同时保持孩子的左侧卧位,这样可以延缓胃内容物的排空,也可保持气道通畅,有利于呕吐物的排出。对于接触毒物中毒的孩子,要立即用肥皂及流动的水冲洗局接触部位,以清除植物的汁液。对于吸入毒物中毒的孩子来说,应立即把孩子带离中毒现场,假如孩子已经失去意识,就要立即按照意外窒息的应急措施进行抢救。

5、触电急救

一旦发生触电,千万不要去拉触电的孩子或电线。一定要先迅速切断电源,不要用手直接拉。否则不但无法救孩子,还可能伤及大人。

最重要的是在接触孩子之前一定要先关掉电源,如果关不了,则可用厚而干的衣服、木棒或用干毛巾绕在孩子脚上推开或拖开孩子。在孩子脱离电源之后,要尽快将孩子移到通风较好的地方,然后送医院进一步治疗。

6、穿刺伤急救

首先,要尽快用镊子取出容易夹住的小物体,如果是不容易取出的小物体,或物体过大,或是插入过深,则需要求助医生或通知120急救中心,千万不要勉强地取出或移动这些物体。有需要的话,也可以用绑带固定物体防止它旋转、活动或造成进一步的伤害。然后可以用干净的水来给孩子冲洗伤口。有些时候穿刺的物体虽然已经取出,但是其实已经造成了内出血,甚至感染。

7、鼻出血急救

一旦孩子鼻子出血,要及时帮他止血。首先,让孩子坐下来,安抚他的情绪。然后用大拇指和另一手指完全夹住鼻子的柔软部分,向面部骨头方向轻轻地捏压住鼻子。按压姿势要保持5分钟,并且期间不要停止压迫而察看出血是否停止。在压迫5分钟后,轻轻松开鼻子以防止再次鼻出血。鼻出血停止后,要让孩子保持至少30分钟的安静活动或轻微活动,当然,记得提醒孩子不能擤鼻子,以防止再次出血。

8、骨折和关节脱位急救

万一孩子发生了骨折和关节脱位的情况,千万不要随意地移动或搬动孩子,因为可能会引起受伤处进一步的错位,以及血管因压迫而破裂出血。首先要问他受伤的部位是否能够移动,如果他说可以,只是感觉稍微有一点疼,那通常说明受伤并不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让孩子选择自己舒服的姿势休息,然后在受伤处盖上一层布,受伤后的24-48个小时内每隔2-3个小时对受伤部位用冰袋进行冷敷,这样可以减轻受伤部位疼痛、出血以及肿胀,但是冷敷的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还可以用弹力绑带压住受伤部位,这可以限制血液和其他液体进一步聚集到伤口,引起更严重的肿胀。另外,还可以用几个枕头将受伤的部位抬高,最好要高于心脏位置,以减少血液聚集到伤处和肿胀程度。如情况严重,应该马上叫救护车,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可以对受伤的部位作一些简单的包扎固定,有利于医生的进一步治疗。

以上10大假期安全注意事项,家长们要留意,同时也需要跟孩子强调。如果你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好处等有关儿童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还有疑问,请继续关注儿童早期安全教育安全常识栏目。

展开阅读全文

篇16:这些错误的育儿知识,父母不要再犯,伤害孩子身心健康

全文共 1150 字

+ 加入清单

谁有宝妈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从我们发现自己怀孕开,就到处地收集育儿书来看,看过了就以为自己很清楚很明白,可是等到孩子出生的时候却发现有些知识根本用不上。这可不是说书中的内容有正确、不好,而是我们实践起来和理论是有差距的。

正常情况下,一个女性生完孩子后,会有家里其他的女性长辈帮忙育儿带娃,可现在家庭中,有科学育儿经验的老人也不多,而且现在老人和现代年轻人的育儿理念也有所不同,常常会在育儿方式上产生诸多的矛盾。最后受伤的不是老人,不是家长,而是可怜的小孩子们。

所以,当妈的千万不要推卸责任,生出来的孩子就要自己来抚养,并且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只要我们的孩子发育得身心健康。那么在育儿过程中有一些错误是一定要避免的。

错误一:不了解宝宝的正确睡姿

刚出生的宝宝,他们又不会动,所以怎么百岁之后都是妈妈的事儿,好多妈妈为了人为地让宝宝睡得更舒服,避免发生惊跳反射等,就会用带子或者绳子,按照传统的方式给孩子进行捆绑。孩子是睡安静了,但是却是对孩子身体形状的一种伤害

因此,我们一定要拒绝捆绑孩子腿部的做法。另外,避免要三个月前的宝宝趴着睡觉,这可能会造成他们口鼻的窒息。

宝宝正确的睡姿应该是侧卧或者仰卧。其中以仰卧这种睡姿最安全。但建议宝宝在刚吃奶后还是要以侧卧为主,让可以预防吐奶时奶液回流造成宝宝的窒息。当然,如果有精力的妈妈还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孩子的睡姿来调整孩子的脑型,防止孩子偏头。

错误二:不关注宝宝吃饱的信号

妈妈总是担心宝宝吃不饱,所以总是尝试着要多喂宝宝一点儿,尤其是进入辅食期的宝宝,或者已经开始吃早饭的宝宝,我们常发现现代家庭中有不少老人还追着孩子喂饭吃。这种做法对孩子的身体发育相当不利,轻则造成孩子的消化不良厌食,严重了还会引起孩子的脾胃伤害。

错误三:一出生就给宝宝用枕头

大人用枕头无可厚非,但对于刚出生的宝宝来说却不能够给他们使用枕头,这是因为小宝宝们的颈椎弧度腰椎弧度都没有形成,如果这个时候给宝宝使用枕头可能会造成小儿的脊椎伤害,另外,孩子的颈部也没有肌肉,也没有力量,给孩子使用枕头他们很难根据自己的舒服度调整姿态,弄不好还会导致生命危险。

如果家长实在要给孩子垫一个枕头的话,不妨用家里的干净毛巾叠成三折,至于孩子的脖颈下就可以了,牢记,枕头的高度一定要控制住。

等到孩子长到三个月之后,随着颈部和背部肌肉的力量增强,这时候家长才可以考虑给孩子使用儿童专用枕头,高度也要控制在两厘米以内。

错误四:给宝宝剃光头

在民间,有好多老人会在孩子满月的时候要求给孩子剃个满月头。但事实上这种方法我们是不建议的,因为孩子之所以会长出头发其实就是对头皮的一种保护,但如果我们过早地就给孩子剃掉了头发,不但会影响到孩子毛囊的再次发育,甚至还可能会因为晒伤或者是划破孩子的头皮而造成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篇17:孩子发高烧的时候,父母有什么急救的方法?

全文共 685 字

+ 加入清单

宝宝发烧父母采取的应急措施

孩子发高烧时候家长要先给孩子量一下体温,看一下孩子的体温发烧到什么程度,如果孩子的体温没有超过38.5度,那么就要给孩子进行物理降温,比如给孩子洗个温水澡,用湿毛巾擦拭孩子身体血管比较多的地方,让孩子散热也可以给孩子在额头和颈椎上贴上退热贴,帮助孩子降温,如果孩子的体温烧到38.5以上,那么就要给孩子吃点退烧药,家里面应该经常备点孩子退烧药。

但是孩子的退烧药家长不能给他乱用。正常情况下38.5度以下不吃退烧药。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在对抗病毒,就会出现发烧的情况,如果是这个时候吃了退烧药就会影响身体内有益菌的活性。不过家长也不要过于死板,如果孩子一直处在38度5以下,反复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没有退烧,而且孩子也没有明显的不舒服的症状,必须要带孩子到医院查明原因,有的时候一些慢性的炎症也会导致孩子出现低烧的情况。

孩子发烧如果超过了38.5度,家长给孩子吃退烧药的时候,也不要过度着急,有的时候孩子吃一次退烧药,可能不会立刻就降下来,每隔6小时给孩子吃一次退烧药,如果连续一天孩子的烧都没有退下来,那必须要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就医,孩子如果是退烧然后又反复的烧起来,这种情况也是需要到医院检查,检查之后根据孩子的具体病因用药。

不管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孩子发烧,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多喝水,必须让孩子把烧退下来,如果孩子总是持续发烧在38度左右,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危险的不见退烧的情况,说明孩子是慢性疾病引起的,这种持续的发烧非常有可能会引发脑膜炎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家长一定要带孩子到医院及时检查,如果耽误了孩子的病情,很有可能对孩子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展开阅读全文

篇18: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作为父母需要学习哪些知识?

全文共 2357 字

+ 加入清单

今天就让小编为各位分析一下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作为父母需要学习哪些知识?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有没有速成一点的办法?

操作方法

1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估计好多家长比孩子还要紧张。上幼儿园,对孩子而言,仅仅是个词语,毫无概念。而对于家长们而言,则需要提前和孩子一起做好很多准备。

第一点,试着让宝宝偶尔离开一直带大他的人,不要一直粘着一个人。

很多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哭闹,就是因为与身俱来的分离焦虑症。突然离开了一直陪在身边的妈妈或奶奶,他们没有了安全感。在入园以前,我们就可以让家里的其他成员多和宝宝接触,而一直带大宝宝的家长就可以尽量多离开宝宝的视线。

第二点,多带孩子去公共场合和陌生小朋友一起玩耍,交流。

其实很多小孩子,不管认识或者是不认识,他们总是很快就能玩到一起。但是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宝宝而言,就要带出去多多锻炼。像公园,游乐场这样的地方,小朋友往往会比较多。家长要多引导孩子主动去和别的小朋友玩耍。这样也能较快适应幼儿园小朋友多的环境。

第三点,入园以前就灌输宝宝要上幼儿园的思想,多讲上幼儿园的好处。

孩子不懂什么叫上幼儿园,我们就要告诉孩子,幼儿园有漂亮的房子,房子里面有漂亮的老师教宝宝唱歌,跳舞,还有各种各样的玩具。更重要是还有很多像宝宝一样大的小朋友也会去上幼儿园。然后大家做好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在幼儿园吃饭,睡觉,会非常非常开心。

第四点,带孩子去幼儿园看看。

实地看看,在孩子的小脑袋里上幼儿园这件事就会变得更具体化。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把孩子带到幼儿园内部参观讲解一翻。这样孩子心里就有谱了,初上幼儿园就不会那么抗拒。

我家小宝就是我一直领着她送姐姐上幼儿园,一直到姐姐上大班。两年的时间已经让她熟悉了什么叫上幼儿园,所以她第一天上幼儿园的时候还特别兴奋,一点没哭。不过到第三天,新鲜劲过了,情绪就有点反复了。这个时候大人的引导是很重要的,仍旧要多讲上幼儿园的好处,多夸赞孩子。不能吓唬孩子说再哭就不来接你了,再哭老师就会打你。这样的话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里,对幼儿园越是抗拒。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做好准备。

2

1.独立做事的能力

两三岁的孩子的确是年龄太小,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可是出奇的强。家长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孩子模仿着爸爸妈妈的样子,整理被自己弄乱的衣服或玩具,物品使用过后要归位,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在幼儿园里孩子就不会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也能在没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会增强宝宝的自信心,减少对他人的依赖,送宝宝去幼儿园的时候也不会因为不想离开爸妈哭闹不停了。

2.穿脱衣服的能力

许多小孩上了幼儿园还不会独立穿衣服,如果其他小朋友都已经穿好衣服下床玩耍了,而他还在准备,那么他就会产生急迫感,越急越穿不好,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宝宝两岁以后,家长就要有意识的训练他自己穿衣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来吸引他的兴趣,这样还能有效锻炼宝宝大脑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幼儿园里,孩子会结识很多素未谋面的小朋友,这就要培养他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比如不能与其他小朋友争抢东西,不能自私,要谦让友好。在小组合作时,要认真去听别人的想法,大家一起努力共同完成。父母平常要鼓励宝宝多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互动,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该如何与人相处,也让宝宝在童年交到好朋友。

3

毕竟,对孩子来说,上幼儿园是他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里这个对他来说最有安全感的人和地方,进到幼儿园后,不仅要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还要接受幼儿园各种管制,难怪他们一开始上幼儿园大多会排斥。下面我来说说,孩子上幼儿园,我们作为父母需要提前掌握哪些知识:

1.提前和孩子沟通,上幼儿园之前一段时间,我们就要告诉宝宝要上幼儿园这回事,告诉他幼儿园里可以认识许多小朋友和老师,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可以学到许多本领,可以参与许多和爸爸妈妈不能玩的游戏,使他们向幼儿园产生期待和向往。

2.提早带孩子去幼儿园体验,了解幼儿园上下课时间、餐饮、孩子作息等。提早和老师交流、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习惯、爱好、特长等,多听听老师的建议,回家试着去做。

3.提早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宝宝上幼儿园后,很多事情要开始学着自己独立完成,就算老师开始会帮忙,也会有责任心,但毕竟 一个班有许多宝宝要兼顾,偶尔也会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所以提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对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减轻排斥心理有很大帮助。

4

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估计好多家长比孩子还要紧张。上幼儿园,对孩子而言,仅仅是个词语,毫无概念。而对于家长们而言,则需要提前和孩子一起做好很多准备。

第一点,试着让宝宝偶尔离开一直带大他的人,不要一直粘着一个人。

很多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哭闹,就是因为与身俱来的分离焦虑症。突然离开了一直陪在身边的妈妈或奶奶,他们没有了安全感。在入园以前,我们就可以让家里的其他成员多和宝宝接触,而一直带大宝宝的家长就可以尽量多离开宝宝的视线。

第二点,多带孩子去公共场合和陌生小孩子要上幼儿园了,估计好多家长比孩子还要紧张。上幼儿园,对孩子而言,仅仅是个词语,毫无概念。而对于家长们而言,则需要提前和孩子一起做好很多准备。

第一点,试着让宝宝偶尔离开一直带大他的人,不要一直粘着一个人。

很多孩子上幼儿园一直哭闹,就是因为与身俱来的分离焦虑症。突然离开了一直陪在身边的妈妈或奶奶,他们没有了安全感。在入园以前,我们就可以让家里的其他成员多和宝宝接触,而一直带大宝宝的家长就可以尽量多离开宝宝的视线。

第二点,多带孩子去公共场合和陌生小

5

孩子上幼儿园前要经常和TA说说,你已经长大了,要上学了,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和你一起玩,老师会像爸爸妈妈一样爱你,能学到很多的知识,……经常带孩子到幼儿园去看看,看小朋友们做操做游戏,让TA在心里产生喜欢上幼儿园的欲望!

展开阅读全文